当前位置:本站首页文章频道文艺精品阅读欣赏

给经济学家上一堂常识课

[ 推荐:★★★☆☆┋作者:何学林┋来源:网络┋发布:水月一笑天┋发布:2008年12月28日┋阅读:8825次 ]



三、经济学家为什么不懂常识
 

    经济学家不懂常识、犯幼稚病的“案例”俯拾即是。经济学家为什么不懂常识。我是在什么时候怎么发现经济学家不懂常识的。
 

    (一)十五大召开,股市下跌,经济学家看不懂
    经济学家不懂常识、犯幼稚病的“案例”俯拾即是,仅就股市而言便不胜枚举。记得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之际,股市不升反跌,令我们的经济学家纷纷跌破眼镜:十五大召开无疑属大利好消息,按道理股市当大涨,中国股市却不涨反跌,真是不成熟。幸亏中国股市不成熟,一句“中国股市不成熟”为我们的经济学家提供了多少次借口!十五大是利好,这没错,逢利好股价就涨,这也是没错。问题是十五大不是突发性消息,而是有计划的安排,它要召开的消息早已为人所知,人们早就看好了它,并付诸行动买进了股票,因此,股票提前涨了,这叫“利好消息被提前消化了”;到十五大正式召开之时,人们预料利好将出尽,纷纷将提前买入的股票赶在利好出尽前卖出套现获利,造成股价下跌,这叫“利好出尽,获利回吐”。完全符合股市中的“规律”。股市的反映是有提前量的,我们常说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股市提前反映的特性。我们的经济学家只会背书,遇到实际问题就跌破眼镜。幼稚的不是中国股市,而是我们的经济学家。如果我们的经济学家一直还那么幼稚下去的话,中国股市就休想有成熟的那一天——因为即使成熟了也会被当成不成熟。
 

    (二)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纷纷衰落,经济学家不知其所以然
    又如,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纷纷衰落,我们的经济学家也是只跌眼镜——看不懂的,什么“标王祸害论”、“性格缺陷论”等等,隔靴骚痒,不得要领,害得我们的企业家纷纷写检讨书,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大做广告,以致哈医药广告一出,以为巨人、秦池又来了,或哈医药马上就会步它们的后尘而去。否则,如果我们的经济学家能够找准问题的实质,教一下企业家,那么像爱多这样的企业也就不至于在巨人衰落之后时隔五年,还会步其后尘犯同样的错误,重蹈全军覆没的覆辙。其实,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纷纷衰落是有其共同的社会根源的:在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新旧体制交替形成了许多体制的真空地带、人才的无竞争领域和市场的空白点,政策性效应释放出了巨大的超额利润,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被我们的未必具有超凡胆魄和远见卓识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捷足先登抓着了;但是,历史性机遇毕竟是“历史性的”,它是要过去的,超额利被平均化,整体的所谓衰落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不懂得这一点(我们已经讲过,他们其实并没有超凡胆魄和远见卓识),继续着经济高潮时期的思维定势和扩张型发展战略,结果,链条断裂,导致全线崩溃,全军覆没(笔者在五年前另有文章详述)。我们的经济学家显然不懂。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恕不一一教导了——现在都是知识经济时代了,免费的教育已经不多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复制此文】【打印此文】【关闭窗口】【字体:

 上一篇:人生犹如下棋
 下一篇:人生境界